(一)发展概况
体育部主要承担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和科研工作。
体育部现有专任体育教师26人,外聘专任教师8人,外聘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6人,助教4人;研究生学历16人,硕士学位21人。有国家级裁判1人,国家一级裁判3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
体育部拥有较先进、充足的教学与活动场所。学院现有多功能体育馆二座,风雨网球场一个,标准田径场二个,足球场二个,篮球场36块,排球场6个,乒乓球馆一个,健美操馆一个,跆拳道馆1个,健身房2个,以及室内羽毛球、排球、网球场地等设施和设备。
(二)教学改革
体育部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活动。2004年开始尝试按学生兴趣分专业上体育课,开设专业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随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教师的引进及进修,不断完善专业建设。目前学院公共体育课共开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地掷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健身气功、毽球、体育保健等体育项目。
2020年体育部《大学体育》被定为院级在线精品课程,目前线上运行的有太极拳、健身气功、健美操等项目。2021年体育部编写的《高职体育与健康》新形态活页化教材正式出版发行。通过教研教改和精品课程建设,既拓宽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又培养了教师队伍,规范了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部在保证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并为学生体育社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为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学院现有体育社团:篮协、足协、乒协、羽协、武协、健美操协会、轮滑协会等。这些体育社团的建设,不但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为学院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科研与社会服务
体育部近年来发表论文189篇,主编参编教材26部,组织编写新形态活页化教材1部,主持省参与厅级课题30项,完成实用新型专利10项,著作权软著6项。参与河南省教研交给项目《五育并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体育部在完成学院教学训练工作的同时,利用专业优势和现有资源,积极服务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近些年承办济源市全运会,济源市职工运动会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展现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特色与创新
1.高度重视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实践,贯彻落实教育部“教会、勤练、常赛”实施方案。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习体育专项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严格成绩考核促进学习效果;通过在智慧课堂中落实布置作业要求课外练习,每星期至少提交两、三次的练习视频,使课内外共融共通,达到学生勤练的目的;通过学校、社团、系部、班级组织的各级体育赛事,提高学生参与度,把学生参加竞赛作为学生素养平台考核的重要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参赛。
2.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的实施体育教学综合评价,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综合评价分为四个部分: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与课外锻炼考核(每周2-3次2000米跑任务等),通过智慧课堂完成)20%;理论成绩(通过智慧课堂完成)20%;身体素质(主要测试800米、10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学生弱项)20%;技能成绩(专项技能测试)40%,保障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