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哈佛大学成人发展中心针对“什么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标?”
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长达70多年的纵向调查研究,被试包括哈佛大学大二的学生以及来自波士顿贫民区的男孩共724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跟踪了724个人的一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健康、生活状况。
研究表明:“社会关系有益健康,孤独有害,孤独的人大脑功能下降、健康状况更差;关系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由此可知,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
随时有可能爆发的疫情,让“居家隔离”、“封校”、“每日核酸”、“线上网课”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口罩所隔绝,互动也更多地指向了手机屏幕,孤独感油然而生,如陈奕迅《孤独患者》里唱到:“我不声嘶力竭地唱情歌,不代表没有心碎的时刻。”
在天灾面前,埋怨显得毫无力气,而心碎与难过却是无可逃避。正因如此,亲人、朋友、同学、师生之间的爱与联结才是缓解这些痛苦的解药。那在疫情下,我们该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你希望别人以怎样的方式和你交往?”以及“你会以怎样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大家应该能想到,“欣赏、尊重和认同自己的人”,自己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有以下五个人际交往的原则:
平等是内心的原则,尊重是外显的行为,只有内心真正认为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才能表现出尊重的行为。
人都喜欢亲近真诚不戴面具的人,坦诚相待,才能换来对方的真心实意,真诚使得人们对与自己交往的人有怎样的行为有明确的预见性,因而更容易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费力最小原则”指的是人都有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回报的倾向,在人际交往中,可以交换的东西很多,有喜欢、经验、金钱、情感、服务还有其他物品, 所以我们要勇于展示自己拥有的资源,给与对方回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一些错误,所以自己也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原谅别人的错误,才能在自己犯错时获得别人的原谅,宽容大度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减少摩擦,增进距离。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忍让、尊重、幽默还是距离,都需要讲究适度的原则,比如一味的忍让会让对方得寸进尺,距离太近会让对方没有空间感,所以需要把握交往的度。
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和最受欢迎的商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训导专家迈克尔·奥康纳博士共同研究提出了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我认为该法则有如下要点:
白金法则强调以对方需求为中心,在生活交往中去观察对方,换位思考,调整我们的行为,让对方更称心和自在,也会让别人对自己更认同,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
比如:“疫情期间,学生延迟返校,与父母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同学熬夜做作业,父母呵斥孩子白天玩晚上学。这时,孩子可以思考父母的呵斥是因为担忧自己在学校经常熬夜伤害身体,就可以和父母解释,偶尔有作业比较着急,在校不常熬夜。“
他人与我们自己交流,也需要知道我们的需求、喜欢的交往方式,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学会适当“暴露自己”,让别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才能促成积极地互动。
比如:“在疫情封校期间,室友们经常待在寝室,每个人的作息、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同,习惯早睡和安静的同学就可以主动和室友们沟通熄灯时间等问题。”
人际交往既是幸福的结果,
亦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疫情能拉大大家的物理距离,
却隔不开心的距离。
希望大家无论在何时
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
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