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潮涌动时——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到我院力帆汽车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撰写时间:2015年04月09日 作者:

春意融融,万物萌动,济职校园内处处涌动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浓浓热潮。

4月1日下午,冒着淅沥的春雨,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再次到我院视察指导工作。谢伏瞻一行走进力帆汽车学院,深入实训车间,体察了解情况,为学院发展把脉。他勉励学院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喜中,副省长赵建才、王铁,省政协副主席钱国玉,省政府秘书长郭洪昌,及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随同视察;市领导宗长青、宋万轩、田国强、贾宏宇、郭茹、李宏民、刘庆芳、孔庆贺、市政府秘书长李拴根,学院党委书记赵学通、院长陈学军等全体领导班子陪同。

围绕产业办专业  围绕专业办企业

刚下车,谢伏瞻就关切地询问起学院的生源结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费标准、服务产业情况等。

赵学通汇报说,2013年您到学院视察,对我们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按照您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济源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近年来,学院先后设置了汽车、航空服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机械等51个高职专业,在校生一万两千人,生源覆盖全国15个省市。

学院积极服务济源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济源籍学生只占15%,每年留在济源工作的占到了40%,为济源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学院还是社会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传承基地,发挥济源社区大学、人才培训基地优势,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面向社会开展电子商务、旅游导游、机械制造等各类培训。富士康集团、力帆集团落户济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看到济源职业教育发展的好,能够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为此,学院连续三年受到市政府的嘉奖。

学院积极围绕专业发展举办生产性实习工厂。2014年,学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注资成立了准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学院提供1.8万平方米的车间,企业提供价值6000万元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订单。把企业引到学校来,把车间建到学校来,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这里就可以直接到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顶岗实习、生产产品,实现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真正无逢对接。

听完介绍,谢伏瞻连连点头,对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的办学理念表示赞赏。

校企合作双主体  合作育人全过程

走进力帆汽车学院,谢伏瞻一行驻足观看,并详细询问力帆汽车学院的合作模式、投资方式、主要功能等情况。

赵学通介绍说:“力帆汽车学院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又一种模式,是专门服务济源新能源电动车项目,与力帆集团合作共建的一个二级学院,借鉴的是德国双元制模式,从招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师互聘、就业创业等,校企双方全过程参与。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集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企综合体,为新能源汽车项目提供人才支撑。”

陈学军汇报说:“目前,力帆汽车学院已经建成十余个汽车实训室,力帆的汽车零部件等设备都已经陆续进入实训室了,实训设施可以满足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学院的授课教室都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学习理论之后直接进行实际训练。授课教师由学院理论教师和企业的技师共同担任。

副市长刘庆芳接着汇报说:“把车间放到学校内,在校内进行生产,同时满足学生实习。把企业放到学校里,学生就相当于企业的职工,授受职业教育同时也接触了解企业。去年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来为力帆汽车学院揭牌,看到这种合作模式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出资100万元作为奖学金,支持学院发展。”

谢伏瞻对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办学模式,推行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表示肯定。

           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

谢伏瞻一行走进汽车实训车间,同学们正在进行实践训练。

力帆汽车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力帆汽车实训车间主要进行的是汽车日常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训练。比如,怎样更换机油、更换机滤等常规的工作,这也是4S店常规保养必须做的。”

谢伏瞻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听到兴致处,他还亲自操作了电动车变速器,并不停地询问“这是看齿轮怎么变化的?”“这是认识变速结构的?”力帆汽车学院相关负责人一一作了介绍,谢伏瞻点点头说:“这种东西在黑板上是画不出来,弄不明白,到跟前一看,一眼就会了。工科学校是必须要看到实际的。”

 “除了力帆汽车学院,学院还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机械制造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准源公司车制、陶瓷、跳线车间等生产性实训车间。把课堂搬进了车间,实行车间化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边上理论,一边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然后直接到生产线上参与产品生产,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这里既是车间,也是课堂,学生在这里既是员工,也是学徒,老师既是企业的工程师,是师傅,也是学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培养的学生是市场需要的、实用的。”赵学通和陈学军介绍说。

 听完介绍,谢伏瞻频频点头,对学院“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的做法表示充分认可。

           产教融合显特色  创新驱动促发展

在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筹建处,谢伏瞻询问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关情况。

河南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是学院与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力帆集团、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等十家单位联合组建的,目的是发挥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形成政、产、学、研合作共赢机制,推动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谢伏瞻指出,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你们要探索“产学研”联动发展机制,服务产业发展。

谢伏瞻一行还查看了变速器拆装实训室、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等,询问学生的就业情况。

赵学通说,正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50多项,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好,专业对口率较高,有些专业毕业一年后薪酬达到50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两难”问题。2013年学院荣获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2013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议在济源召开,2014年学院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了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看到学院取得的成绩,谢伏瞻感到很欣慰。他高兴地说:“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就业。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

春是希望,春是勃发,谢省长的殷殷关怀将鼓舞着全院师生踏歌前行,为创建全国知名高职院校一路奋进。

相关文章: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