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在9月3日上午召开的教育部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公布了这一数据。
教师节设立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教师地位待遇更受关注
在教师数量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教师素质能力也大为提升。发布会上公开的一组数据显示,相比1985年,小学、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增加了61.59个百分点、80.59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国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400万人次。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以李保国、黄大年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继出台,师德师风建设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任友群说。
乡村教师队伍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短板,如何持续为乡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任友群说,教育部对此专门实施了“特岗计划”,2012年以来,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名特岗教师,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此外,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为“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补充教师近25万人,每年精准培训骨干教师上万人次。
“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十九大行业排名第七位。”任友群表示,国家建立了工资待遇保障制度,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健全国家教师荣誉制度,2010年起,每年推选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5年推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的背后,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政策支撑体系。据介绍,教师节设立35年来,中央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制定了“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专项计划,夯实教师工作政策基础,增强教师工作保障能力。
凝聚部委和地方党政两个合力
在发布会现场,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教育部五家部委相关司局负责人首次集体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加强与中编办、发改委等部委的沟通协调,推动中央4号文件、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落地生根,推动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任友群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摆出了几组数据:“十三五”以来,发改委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10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学院建设;从“十二五”至今,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建设40多万套教师周转宿舍;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余亿元,支持近50所普通师范高校建设。
“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国统一的编制标准,所有省份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均保持了教职工编制的基本稳定和逐步增长,总体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中央编办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表示,下一步,中央编办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两年左右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统筹调剂,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教师工资待遇是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督促各地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政策,力争到2020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吕建平表示。据介绍,从2018年7月1日起,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至西部地区年人均3.82万元,中部地区年人均3.52万元。2013—2019年累计安排奖补资金198.2亿元,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每年惠及约127万名乡村教师。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854名中小学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其中有180名幼儿园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胡文忠介绍,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技工院校教师3个职称系列的改革已经完成,高等学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两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在凝聚相关部委合力的同时,教育部进一步凝聚地方党政合力,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在投入上更多向教师优先倾斜。基本工资调标向义务教育教师倾斜、生均拨款向师范专业倾斜;在编制上优先保障教师需要。
目前,32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中央4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教育部正委托第三方建立各地落实情况的监测评估体系。
打好教师教育振兴、脱贫攻坚、教师管理三场硬仗
“全国现有高等师范院校199所,举办师范教育的非师范院校406所,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任友群表示,为落实好中央4号文件,教育部将着力打好教师教育振兴战。
据任友群介绍,教育部严控师范类院校改制,扩大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2019年,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8441人,比2018年增加2015人。近90%的2019届公费师范毕业生直接回中西部中小学任教。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全国共有60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两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认证结论有效期6年。
“国培计划”改革不断深化,2019年,“国培计划”单独设立“幼师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能力;“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县;“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项目”每年对2000名高校新入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
“聚焦贫困地区一线,变‘输血支教’为‘造血兴教’,培养带不走的本土化高素质教师。”任友群介绍,2019年,“特岗计划”、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为新疆补充3万余名高质量教师。
如何振“师道尊严”?教育部树典型,追授钟扬、郑德荣、李芳,授予曲建武、陈琳等“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报请中宣部授予张玉滚“时代楷模”称号;设禁区,出台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三个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今年分两批公开曝光了10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
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云南每年遴选500名突出贡献乡村教师,每人奖励10万元,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河南省从发放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增设地方教龄津贴和“提标扩面”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着手,形成“三项津贴补助”,提高教师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机制。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任友群说。
各地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山东省设立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建立基层教师“单独评审,定向使用,兑现待遇,离开无效”的职称评审制度,有效增强了基层教师职业吸引力。浙江省允许试点学校根据学段、地域等实际,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评价标准,允许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之间存在评价标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