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李滟 赵亚飞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相关要求,4月17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思政课集体备课暨“大思政课”建设座谈调研会,党委书记王四战、党委副书记王向军、副校长耿俊梅、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研、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姜小军,教务处、学工部、发展规划处、党政办、团委,武装部、后勤保障处,体育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耿俊梅主持。
集体备课会上,许秋阁、许园琳两名新入职教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说课。说课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处对说课进行点评,耿俊梅对用好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了要求。
集体备课会结束后,就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展座谈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我校大思政课建设情况,与会教师结教学实践,围绕如何主动在大思政建设工作中有所作为、如何与专业院部更好地结合提供服务、如何更好地用好学校思政基地等问题进行交流,各参会部门围绕部门职能,就如何做好“大思政课”建设做了交流发言。
王四战指出,“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要深刻理解“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要求,一是共树“大格局”,奏响“大思政课”建设的协奏曲。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育人格局,进一步提升育人的协同性、规划性和实效性。二是共建“大课程”,激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全体教师要树立好自觉融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 ,提升育人能力。三是共构“大师资”,蓄足主体协同育人的源头活水。建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共同组成的校内育人队伍,建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工匠等为核心成员的校外大思政教师队伍,完善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四是共筑“大阵地”,推动社会大课堂与理论小课堂的融合。既要用好校内的育人基地,又要充分挖掘、运用好愚公移山精神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红色场馆等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施新愚公成长工程,努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技艺、会创新”新时代新愚公,构建具有济职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
王向军、耿俊梅、张研、姜小军就做进一步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