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首页 > 媒体关注

济源网、济源日报:大学生变身“采茶女” 校企联谊传播冬凌茶文化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8日 17:11    作者:    浏览:

    近日,一望无际、被绿荫掩映的下冶镇天坛山冬凌茶茶园里来了一群“采茶女”。

  她们身穿碎花衣,头戴碎花巾,手提小竹篮,穿梭在大山里,俊俏的模样和山里的美景互相辉映,构成一幅秀美的画卷。

  这些“采茶女”是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这次来到下冶镇天坛山冬凌茶茶园,是为了享受劳动过程,体验采茶乐趣,近距离了解济源冬凌茶文化和制作技艺。

  校企联谊谋发展  传播冬凌茶文化

  眼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济源冬凌草进入采摘丰收期。在下冶镇韩旺村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冬凌草地里青翠碧绿,生机盎然,淡淡的茶香弥漫在山野,让人神清气爽。

  来到山坡上,“采茶女”们迅速投入到劳动中,娴熟地采摘着冬凌草上的嫩叶。随着手指翻动,一片片青翠欲滴的嫩叶飞快地落入篮子里。

  “茶香真令人沉醉。”“我很喜欢喝冬凌茶,不仅好喝,还清热解毒。”采茶期间,同学们愉快畅聊,言语中尽显对冬凌茶的喜爱。一片小小的茶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故事。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多地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传播茶文化。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冶镇天坛山冬凌茶茶园以及冬凌茶加工车间是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今年是他们来到这里体验采茶乐趣的第三年。

  “现在咱们采摘的是冬凌草的嫩叶。叶子不能摘老的,老叶比较厚,炒茶时没办法搓卷。”天坛山冬凌茶合作社理事长刘全刚边说边采下一片叶子,细细地给同学们讲解采摘要领。一些第一次来体验的同学经过指点后,在繁茂的茶树上,细细寻找合适的“一叶一芽”。

  采茶结束后,同学们还一起到冬凌茶加工车间体验了茶叶的制作过程。

  今年,刘全刚和村民合作种植了500多亩冬凌草。为延伸产业链,他们投资建设了新的加工车间,引进上料机、杀青机、冷却机、揉捻机、炒茶机、理条机、烘焙提香机、颗粒机等8台制茶机,冬凌草年产量全草200余吨、冬凌茶1万余斤,年产值400余万元。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对济源地理标志产品冬凌草有多项课题研究。”刘全刚介绍,天坛山冬凌茶合作社可为学生提供种植实践基地、生产厂房设备、冬凌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等全方位“体验站”,实现学生所学与合作社实践有机结合。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实现学校与合作社优势互补,节约成本,实现双赢。

  昔日“小草”已成名  名声响亮希望大

  “每年采摘季,除了咱当地学生,还有来自郑州、洛阳的学生会来这里体验。孩子们对济源的冬凌茶文化非常感兴趣。”刘全刚说。

  “济源冬凌草”先后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

  据统计,2023年济源冬凌草种植面积1.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5亿元。济源已形成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济世药业为引领、多家冬凌草合作社为基础、相关科研院所为支撑,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文化一体发展的冬凌草产业体系。

  今年,济源出台多项措施,从基地发展、品牌打造、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发展潜力,推进本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到2025年实现冬凌草种植面积2.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10亿元以上;到2030年,实现种植面积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30亿元以上。

  济源将积极打造集种植、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冬凌草产业体系;推进冬凌草品种更新换代和种植产业技术升级;建设文化展示中心,开展采摘活动,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冬凌草小镇;加大冬凌草药用效用宣传推广力度,把“济源冬凌草”打造成为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

转自:2024年5月20日“济源日报”、“济源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企业公众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