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6日 15:46 作者:文/宣传部 李冬梅 浏览:
日前,我院院长、市人大代表陈学军,参加济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接受记者采访,就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谈学院发展。
陈学军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战略平台,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技术创新,而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离不开职业教育。这就需要全力以赴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擦亮济源职业教育品牌,助力产城融合发展。
他认为,一要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离不开相关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支撑,应该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围绕产业办专业,对接中国白银城等重大项目,培养社会急需专业人才。二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对扩大开放、产业转型、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高等院校与企业单位建立长久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力争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平台,穿针引线,为济源产城融合发展贡献力量。三要发挥高等教育集聚人口、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办学规模,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这样不仅能集聚城市人口、提升人口素质,同时也能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的发展理念,以“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为目标,主动对接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河南“三区一群”建设,结合济源产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成功助推富士康科技集团、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落户济源,增加就业岗位4万余个,为济源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来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济源职教集团作用,组织召开济源职教集团年会,加强与各产业集聚区、大中型企业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甲骨文、京东、力帆、富士康等企业的合作,服务企业发展。主动对接省内外、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和二级学院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推进协同创新,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开展项目对接,搭建合作平台,持续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2019年,学院将围绕济源“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成立济源产业发展服务机构,加强与地方企业、产业集聚区、乡镇办的合作对接,服务济源建设中原国际白银城等产业项目,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制定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和考核制度,全力推进河南省产教融合示范市和试点院校申报工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高端产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济源高新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成为济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市建设“新标志”。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