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新质生产力成为理解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关键词。日前,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如何发力”这一议题建言献策。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科联,推出《谈“新”》特别策划,持续刊发专家发言内容,敬请关注!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构成,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理论。准确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需要明晰其形势背景和生成逻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准其演变升级和动力机制。当前正处于加速迭代更新的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成为核心动力,数字经济成为战略抉择,在深化数字化转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一、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关联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加速创新迭代,数字技术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要素全过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度融合,引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各要素自身的演化升级、关联关系的深度变迁。尤其是数字经济所具有的高创新性、广辐射性、强渗透性等显著特点,重构重塑传统的要素结构、组织模式和产业形态、经济结构,有效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生产力大幅跃迁,催生新质生产力。
显然,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造新引擎、新动能。
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维度是数字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从生产力三要素来看,基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数字化转型对劳动者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数字技术、智能生产等数智发展带来的资源高效配置和组合高效协同促使劳动者加快适应性的能力素质提升,数字技术加速迭代也培养、塑造了大量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同时,伴随数字化而来的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要素、新场景、新网络,加速催生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不断增量拓展扩张、存量优化替代。从生产要素的组合优化来看,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和开放性、复合性、网络性等特点使其在资源要素快捷流动、组织模式变革重构、市场主体加速融合等方面广泛融合、赋能,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等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数字经济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融合、赋能传统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的质态跃升,决定了数字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和构成维度。
三、在深化数字化转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好几个关键点
一是抓好关键变量,走好关键路径。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走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这个关键路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加强数字智能技术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数字技术创新平台,着力构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着力深化创新研发与产业发展在供给侧、需求侧、基础侧的协同匹配,着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效率,着力推进数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开拓、产业生态构建从生产力、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等不同层面加快变革升级,在模式创新、效率提升、价值增加中实现发展要素结构、动力体系、治理方式深刻转变,在深化数字化转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以更主动的姿态,更广泛地融合赋能。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渗透、融合,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加快形成,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加速迭代的产物,通过融合赋能生产要素加快变革,能够快速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带动场景跃迁、业态变革、空间拓展,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向更高质态跃升,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兴未来产业,正在形成最新一轮的发展浪潮,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日新月异。在人工智能深度渗透的形势与机遇下,更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思路意识,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主动对接融合“+人工智能”,发挥人工智能在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生活服务等各领域的融合赋能作用,以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广泛赋能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是培强发展主体,培优发展生态。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需要聚焦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核心的市场主体,以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在培强新质生产力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上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大力引导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引擎作用,加大力度引育聚留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研发动力和产出活力。同时,针对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性、密集性行业和领域,加大针对产业、企业和企业家的精准性、针对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速度和质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走好走稳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
另一方面,需要聚焦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上改革突破,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先立后破,优化提升服务企业的效能和水平,不断完善资源配置、融资配套、公共服务等营商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释放、有利于强链条育集群建体系发展、有利于企业家敢干敢闯敢创新的发展氛围,大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竞相发展的产业发展生态,为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一流生态。
四是前瞻谋划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无论新质生产力还是数字化都正处在不断迭代升级的发展浪潮中,数字化智能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所有行业领域,前沿性、颠覆性技术不断突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新态势。谁抓得早、抓得准,谁就有可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站在数智化发展风口,处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需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前瞻性布局、主动性创新、务实性推进,从顶层设计上把握战略机遇、争取战略主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并重,积极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增强敏锐性、前瞻性,提升判断力、决断力,攻坚新技术、选准新赛道、打造新平台,在优势再造、换道领跑上加力蓄势;需要增强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省情特色、优势基础,增强韧性、防范风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作者:王玲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
来源:大河网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