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指出,要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基于此,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爱同行”实践育人辅导员工作室专题栏目——以青春之名,青承•红色记忆。带领学生通过品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第十期红色记忆 一片丹心向光明——1950年6月10日 吴石将军。
吴石(1894年9月14日—1950年6月10日),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他的一生,是从一位怀揣报国理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转变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壮丽史诗。他深入虎穴,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石、陈宝仓、聂曦……他们是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也是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中的原型人物。6日,记者前往南京市档案馆查阅档案,吴石、陈宝仓、聂曦3位隐蔽战线烈士及其家人的户籍卡原件首次公开,展现了他们在南京生活与奋斗的历史痕迹。
泛黄纸页留存手书墨迹,斑驳相片定格英烈容颜,这批跨越70余年的珍贵史料,清晰记录了烈士们在南京从事革命工作期间的居住地址、职业身份等信息。
此次公开的户籍卡均形成于1946年至1948年间,属南京解放前夕户籍登记档案。记者看到,吴石的户籍卡明确标注其当时50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史料局”,“业别”为“局长”,住址登记为“湖北路翠琅村1号”;陈宝仓的户籍卡显示其48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住所为“丰富路342号”;聂曦的户籍卡详细记录了其年龄29岁,“服务处所”为“国防部史料局”,住所在“炮标”。3张户籍卡均粘贴有当年的照片,成为还原英烈隐秘岁月的直观物证。
此外,南京市档案馆还查找到了吴石的妻子王碧奎、长子吴美成、次子吴韶成、幺子吴健成、长女吴兰成、次女吴学成、陈宝仓的妻子陈师文通、女儿陈禹芳、聂曦的妻子高申、女儿聂钦、兄弟聂磊等人的户籍卡。
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电视剧播出后,该馆工作人员在馆藏的南京解放前夕户籍档案中查询3位英烈的户籍卡档案,通过姓名、籍贯、任职单位等多维度交叉比对,最终找到了他们及家人的户籍卡,“这些户籍卡是吴石将军和陈宝仓、聂曦烈士在南京留下的生活印记,为研究他们的活动轨迹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支撑。”
据了解,吴石、陈宝仓、聂曦均为1949年赴台执行秘密情报任务的革命英烈。其中,吴石以“国防部参谋次长”身份潜伏,被誉为“密使一号”,搜集的台湾战略防御情报可为解放军渡海作战提供重要参考。陈宝仓作为保定军校高才生,长期在敌营核心开展统战与情报工作。聂曦则以副官身份协助二人搭建情报传递网络。3人于1950年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此次户籍卡的公开,与国家安全部此前解密的档案形成互证,进一步呈现了英烈们从南京潜伏到台湾就义的悲壮历程。
吴石于1894年生于福建。1915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9年,东渡日本留学。193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回国后,吴石先后在囯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军令部任职。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桂林行营参谋处处长、第四战区参谋长等职。在此期间,目睹了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充满忧虑。
抗战期间,吴石了解了中共的政策主张。在挚友何遂、老同学吴仲禧等人的影响帮助下,吴石于1947年与中共中央上海局以及我党情报组织建立了工作联系,之后主动提出向中共提供重要军事情报。
1949年8月,吴石接到蒋介石命令,要其到台湾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党组织曾请他考虑“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但他坚决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于是,吴石决定携夫人王碧奎和年龄尚小的一对儿女前往台湾。刚到台湾,吴石就依托身处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的便利条件,积极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后来,受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牵连,吴石于1950年3月1日被捕。
虽遭受非人酷刑,吴石始终坚贞不屈,抱定了必死决心,在狱中断断续续在一本画册背面给家人写了遗书,深情回顾了人生经历以及自己和妻子、儿女的情感历程。他写道,自己一生清廉,唯一的资产就是书籍。希望诸好友能为他设立小规模图书馆,以作纪念,让他爱书与好读之美习传诸后人;反复叮咛儿女知自立,与人为善,谨守清廉俭朴家风。
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前不久,基于吴石将军的革命生涯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沉默的荣耀》,一经播出便引发观剧热潮。这部历史正剧忠实还原了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以庄严的影像,向那些埋名于黑暗、献身于光明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家累世寒儒,读书为善,向为乡邻、戚友敬爱。先君生余,已届晚年,所期许者甚深。余于民元参加学生军,北伐满清,未几和议告成,乃从入伍生而预备学校、而保定军校,嗣更留学日本炮兵学校与陆军大学。在学时期,以勤苦劬学闻于侪辈。保定军校与留学日本,均得以第一人卒业。任事以还,忠慎勤清,绝不丝毫苟且,一息偷安。凡我师生僚友,无不称道,不绝于口。所著成绩,知我均能道之,不愿具述。
余韶龄颇聪颖,第因体孱多病,先君又衣食于奔走,致少年失学。幸入军事学校后,自知励志禅力苦读,不特文艺学术出人头地,而体魄与术科亦极强胜。壮岁旅居北燕,受业于何梅生先生之门,经义诗词亦见精进,极蒙梅生夫子之赞许。友朋多以十二能之人自我,盖谓娴中外古今兵学,通文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也。不图今日竞陷此悲境,不能自保其身,亦可痛也。
自幼读书,颇知敦义爱人。自为学至于任事四十年来,对于助人一事,往往超越一己能力范围,对于恤贫周急,以及患难、失业之救济,冤狱之平反,慈善之提倡,经予一手力行者,不知凡几。今兹陷于囹圄,又复伊谁能救我乎。可笑亦复可哀!
余年廿九,方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然余心地温厚,待碧奎亦克尽夫道。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卅年夫妇,极见和睦。此次累及碧奎,无辜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渠矣。
提及儿女,至为伤心。长男美成原在武汉大学肄业,不幸于民卅五乘轮返京途中轮遭回禄,美儿失踪至今生死未卜,余与碧奎朝夕思念不置。二男展成生二月而殇,四男、五男均于抗战期间因乏良医良药,一因脑膜炎死于桂林,一因肺炎死于贵阳。两儿聪颖异常,爱我尤甚,均遭夭折,岂不痛哉。
三男韶成、长女兰成,原在南京中大与上海医学院肄业,音书断绝,已期年矣。余最钟爱之少子健成今年才六龄,自伊呱呱坠地以来,虽未久离余膝下,朝夕拥抱调笑,无所不至,其足以解我忧愁。诚惟此子是赖,春间方报名入私立幼稚园,余尚未见其入学已被逮,不知父子尚有见面之日否?思之不禁泪涔涔下矣。
余著述除军事学课本多种不计外,第一部出版者为《兵学辞典》,抗战前虽再版,抗战间继续三版,并继以初、续两编刊行,国内外莫不视为最优良之军学参考,胜利后本拟综合三编重新修订,以人事总未果。在陆大教授时代,尚编有《孙子兵法简编》及《克罗则维兹兵法研究》,已印行。
《左传兵法》初稿已完,惜于桂柳会战原稿遗落,近正思着手重编,亦未果。抗战以来,编有《新战术之研究》、《新国防论》、《游日纪行》(是稿尚存颂络 处)。
近来,对于文武并重之精神力加提倡,著有短编约十种;尚有《抗日新战法》、《抗日回想录》、《历朝武学集解》等书,均集有资料,正拟着手编纂,今此愿恐难偿矣。
诗有《东游甲乙稿》已印,《牙牙集》与十年来所成诗稿均未印,词稿百余阕,亦于战时丢失。是均愿知我诸友好,设若予有不幸,为我辑印之也。
余惟一资财全在书籍。民国二十六以前,在南京所有者最为可观。中以日本一切军事学参考资料(中有日本秘密兵书甚多)与余在日本陆大所得教程与个人战术战史作业等原件最为珍贵。其他各种古书,亦不在少数。
乃因抗战撤退南京,所携带者仅少数而已;在桂亦经添补,桂柳会战退却,亦无法携带,遭二度损失。胜利后,复经多方收集,大部在福州乡中,亦望将来儿辈善为整理保存。如能请诸友好协助为我设小规模图书馆,以作纪念,俾我爱书与好读之美习,传诸后人,则何幸如之。
余素不事资产,生活亦俭朴。手边有钱,均以购书与援助戚友。抗战前余薪入较丰,所羡余于抗战期间,补贴无遗。胜利后,以人事纷冗,用度较大,有赖刘功芸 兄与长芝族重侄经济上援助者靡甚,余何能忘之。所望儿辈体会余一生清廉,应知自立为善人,谨守吾家清廉俭家风,则吾意足矣。
十余年来风尘仆仆,又因抗战八载以迄于今,戎马关山都无闲逸之境,致读书养性功夫,大大欠缺。而有今日失足,夫复何言,夫复何言!
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
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吴石遗书
吴石英雄的事迹让我深受震撼与洗礼。身为国民党中将,他本可安享荣华,却因看透腐败、心系家国,毅然选择潜伏敌营,成为“密使一号”,用生命传递绝密情报。
面对白色恐怖与酷刑折磨,他坚守信仰、宁死不屈,临刑前“凭将一掬丹心在”的绝笔,彰显着革命者的无畏与赤诚。作为学生,我们虽无需直面生死考验,但吴石英雄的忠诚担当与家国情怀,是永远的精神灯塔。
我们当以他为榜样,坚定理想、勤学笃行,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不负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光明。
——中药2503 陈花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排版编辑|穆茂盛 张颖
审核|靳晓磊
策划|“与爱同行”实践育人辅导员工作室
(声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打印本页 关闭